- 監察禦史
- (监察御史, 監察禦史)
官名。 隋开皇二年(582)由检校御史改置。 唐属御史台察院。 职为"分察百僚, 巡按郡县, 纠视刑狱, 肃整朝仪"(《唐六典》)。 然品级仅正八品下, 无出入朝堂正门的资格, 只能由侧门进出, 非奏事不得至殿廷。 开元初才取消限制。 但因内外官吏均受其监察, 权限甚广, 颇为百官忌惮。 员额, 唐为十五人。 宋减为六人, 分察六部百司, 品级为从七品。 元沿设, 员额很多, 除内台三十二员, 尚有江南行台二十八员、 陕西行台二十员。 明改御史台为都察院, 以都御史、 副都御史为主官, 所属监察御史分道负责, 各冠以地方名称, 各道人数不等, 总数一百十人, 均为正七品官。 清同明制, 乾隆时提高为从五品官。
* * *(監察禦史, 监察御史) 官名。 隋開皇二年(582)由檢校禦史改置。 唐屬禦史台察院。 職為"分察百僚, 巡按郡縣, 糾視刑獄, 肅整朝儀"(《唐六典》)。 然品級僅正八品下, 無出入朝堂正門的資格, 只能由側門進出, 非奏事不得至殿廷。 開元初才取消限制。 但因內外官吏均受其監察, 許可權甚廣, 頗為百官忌憚。 員額, 唐為十五人。 宋減為六人, 分察六部百司, 品級為從七品。 元沿設, 員額很多, 除內台三十二員, 尚有江南行台二十八員、 陝西行台二十員。 明改禦史台為都察院, 以都禦史、 副都禦史為主官, 所屬監察禦史分道負責, 各冠以地方名稱, 各道人數不等, 總數一百十人, 均為正七品官。 清同明制, 乾隆時提高為從五品官。
Chinese Collegiate Historical dictionary of bureaucratic ranks (Simple and traditional Chinese characters). 2013.